CN EN
最新研究:高糖摄入可能会导致45项健康负面影响
2023-04-28
 

4月5日,发表于《英国医学杂志》(BMJ)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“膳食中的糖类消费与健康”指出,高糖摄入或致45项负面健康结果升高,其中包括18种内分泌疾病、10种心血管疾病、7种癌症,以及10种其他疾病(神经、牙齿、肝、骨和过敏)。该研究建议,应将游离糖的消费量减少到每日25克以下,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应控制在每周一杯(355毫升)以下。

高糖饮食有哪些危害?

1、高糖饮食对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影响

研究发现,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体重增加显著相关,与不吃糖相比,任何糖摄入量都与肝脏脂肪堆积增加和肌肉脂肪堆积有关,高含糖饮料消费与儿童肥胖风险增加55%相关。

每天增加摄入355mL含糖饮料,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14%,每天增加250mL含糖饮料,肥胖风险增加12%,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7%。

2、高糖饮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

研究发现,每天每增加250mL含糖饮料,与冠心病风险增加17%相关,与中风风险增加7%相关,还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相关。此外,含糖饮料消费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存在有害的剂量反应关联。每天每增加355mL含糖饮料,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1%。

3、高糖饮食对癌症的影响

研究发现,含糖饮料摄入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,包括肝癌、胰腺癌、乳腺癌、前列腺癌等。此外,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,含糖饮料消费与总体癌症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剂量反应关系。每天每增加一份含糖饮料,总体癌症风险增加4%。

4、高糖饮食对其他疾病影响

研究显示,每天每增加250mL含糖饮料,与4%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,含糖饮料的摄入还与抑郁症风险之间存在有害关联。

此外,高糖摄入与儿童患哮喘的风险增加26%相关,含糖饮料和总糖消费量都与注意力缺陷、多动障碍的风险增加有关,成人含糖饮料摄入量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,含糖饮料消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呈正相关。

如何减少游离糖的摄入?

游离糖指包含在加工食品、饮料中的添加糖,以及蜂蜜、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分,其主要形式包括蔗糖、果糖和葡萄糖。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又不想牺牲食物的口感,可以选择代糖。常见的代糖包括高倍甜味剂和糖醇。高倍甜味剂甜度很高,只需要很少的用量就可以获得高甜度,所以几乎不产生热量,常用的高倍甜味剂包括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、罗汉果甜苷,以及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、三氯蔗糖、甜蜜素,但通常有苦味、金属味、余味等不良异味。

糖醇则是糖中的羰基被还原成羟基后的产物,在自然界中有少量存在。糖醇不是糖,但能提供类似于糖的纯正甜味和功能,在同等甜度下糖醇的热量要比糖低。更重要的是,糖醇不会像游离糖一样引起龋齿,导致血糖快速上升,因此是一种理想的代糖,合理范围内食用对健康有积极作用。

糖醇代糖有哪些好处?

1)提供甜味,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

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,以糖醇替代游离糖可以保留甜味口感,同时减少能量摄入。糖醇被人体吸收的方式和游离糖不同,所以提供的热量低于糖。尤其是赤藓糖醇热量和升糖指数均为0,属于零卡路里甜味剂,有助于减肥。

2)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风险

游离糖残留在口腔内部,会经微生物代谢后产酸,腐蚀牙釉质,进一步发展为龋齿。与游离糖不同,糖醇不会被口腔细菌代谢利用,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风险。

3)为控糖人士提供更丰富的食物选择

糖醇不易引起血糖上升,目前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选择。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指出:喜好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。

4)糖醇具有一定的健康作用

木糖醇除了在防龋齿和血糖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外,已被证实在骨骼健康、皮肤健康、口鼻呼吸道健康、肠道健康等领域也有一定作用。

参考文献:

[1]Huang Y, Chen Z, Chen B, Li J, Yuan X, Li J et al. Dietary sugar consumption and health: umbrella review BMJ 2023; 381 :e071609